>Dr Graham Sattler
>Alison Talmage
>SARDA
>Stephanie Chan
至今國際針對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讓人十分鼓舞,群唱可以為一般人和特殊需要的患者帶來快樂,許多國家亦已經陸續建立帕金森氏症,失語症或失智症患者組成的合唱團和歌唱小組,並由社區音樂家、音樂治療師或語言治療師所帶領。 在新西蘭,一種特別醫治神經疾病的合唱團模式得到發展,這個項目將社區合唱團和經診斷的患者聯繫起來。經過奧克蘭大學的研究發現,合唱團參與者的健康相關的生活質素遠高於預期,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發聲困難得到了改善,亦有初步證據顯示對失語症患者帶來益處。另一方面,對於參與者和資助者而言,社區合唱能夠對外開放,讓人感到愉悅貝合乎成本效益,而且在特定聲音、言語、語言和健康福祉各個領域的研究證據正在增長。但是,現時坊間對這種社區合唱團的營運模式仍然需要更多報導。因此在研究的第一部分,我將闡述合唱團成員的人口統計、簡約化風格,以及圍繞合唱團的宣傳成果,以作進一步研究的基礎。
The CeleBRation Choir是一個致力於協助奧克蘭大學研究的社區合唱團,這個演講將會概述我作為音樂治療師和博士生到目前為止的實踐和研究。由於成年人會因中風、帕金森氏症、癡呆症或腦部損傷等後天神經系統疾病而導致溝通表達困難,而「合唱式歌唱療法」(choral singing therapy)又如何有效幫助患者?我將分享在這方面的經驗,包括最近因為疫情而需要在Zoom線上進行療法的過程。
The CeleBRation Choir – A “Neurological Choir” in Aotearoa New Zealand
——Alison Talmage
公共合唱團:包容性實踐裡的挑戰
公共合唱團:包容性實踐裡的挑戰 在鄉鎮(non-metropolitan)的環境裡舉辦包容/廣泛參與式(inclusive)的音樂活動帶來了很多挑戰,包括潛在參與者在社區缺乏凸出的發言權和影響力,或是參與者不願意成為受到眾人矚目的對象,以及交通工具的不便等等。在以上各種情況下,「包容性」一詞可以聯繫到音樂活動上那些未曾從事正式音樂活動或缺乏音樂經驗的社區成員,他們甚至可能被其他參與者認為是一種阻礙。 巴瑟斯特是位於澳洲新南威爾斯州的一個鄉鎮城市,距離悉尼以西約200公里,人口在最近才剛剛超過43,000。在2018年3月,這個鄉鎮的一所非牟利社區音樂教育機構Mitchell Conservatorium與PUB Choir 合作舉辦了一項活動,這項活動參照了PUB Choir以往的活動模式,在一位導師和兩名吉他手的指導下,在一所酒吧(the PUB)舉行了免費的群體參與式演唱會。在演唱會的前一天,一首(亦是惟一一首)當晚合唱的歌曲將會通過社交媒體上公佈,參與者亦不需要事先作任何準備,直至當天演唱會的晚上才正式在90分鐘裡一同學習歌曲和進行表演。這個有趣的合唱活動亦會全程拍攝紀錄,在活動後於社交媒體上共享。 本演講將討論這個活動為何如此受到歡迎,並詳細介紹活動的參與模式,尤其是在無條件式的參加前提下,每位參與者都可以分別擔任合唱團的各個重要組成部分,合演出一首彼此一同參與的歌曲。
Inclusive musical activity in a non-metropolitan setting presents many challenges, including access to prospective participants who may not have a prominent voice in the community, may not have access to 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and may feel a reluctance to step into the limelight – to take the risk of being exposed or embarrassed in any way. In this context, the term inclusive refers to participation by any and all community members who do not identify as served by formal musical activities or events; those for whom there is a perceived impediment to participation.
香港的音樂教育可以培養出作曲家嗎?
——Stephanie Chan
音樂課教與學創造力的探索 培養學生創造力和想像力是《香港音樂課程指南》裡學習目標之一, Raymond MacDonald, David J. Hargreaves, 和Dorothy Miell在2002年建立了音樂身份的概念,被定義為音樂裡各個不同的角色。音樂中的身份通常是指音樂裡社會和文化角色,例如表演者、作曲家或老師。在香港小一至中三的義務教育裡,音樂科旨在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但是,依然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1) 官方編定的音樂課程對學生在作曲家的身份建構上有造成多大影響? (2) 學校的音樂老師在培育學生「作曲」的音樂興趣時面對哪些困難? 通過分析《香港音樂課程指南》的相關文獻,研究結果反映官方音樂課程與香港學校的音樂學習存在明顯的差距。學生各自不同的音樂修養背景和課程時間的限制成為了發展創造力和想像力的阻力。然而,研究亦發現,當今時代的科技正在促進學校音樂課程裡對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因此,我們相信若探討如何在音樂課堂上利用科技以協助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定可在不久的將來提高香港學校在音樂上的教學質素。
香港註冊社工將會以「設計師之夜」(Pecha Kucha)的方式介紹SARDA樂隊。在分享會上,我們會提到一些有趣的片段,尤其凸顯我們工作的模式,讓聽眾可以從社會工作的角度上思考音樂樂隊的好處。